我从小生活在农村里,是一个典型的六零后。在我童年的时候,乡下的生活还很贫困,如果赶上收成不好的年头,就会经常吃不饱肚皮。不过,乡下人也有自己的活法,除了精打细算之外,还会去野外采集一些野菜,用它们填充饥肠辘辘的肚子。如今,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,忍饥挨饿的往事也成了遥远的历史。虽然偶尔吃上一两顿野菜,也是为了调剂一下口味,让油腻的胃肠换一种味道。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几种植物,就是野菜中的典型代表,它们曾是困难时期的“救命菜”,也是很多六零后最深刻的童年记忆。如果你感兴趣的话,不妨跟我去认识一下。

委陵菜
在华北平原一带,委陵菜十分普遍,经常生长在田间地头,或者是道路两旁。它的个子不高,枝叶浓绿,开一种金灿灿的小黄花。在每年的春天,委陵菜刚刚长出三四片嫩叶,人们便将其采摘下来,用开水焯一下,加上农家自制的黄酱,以及葱姜蒜等调料,就做成了一道可口的凉拌菜。委陵菜不仅味道极佳,而且营养丰富,它的体内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,尤其是钾元素的含量,几乎是香蕉的一倍还多。如果经常食用委陵菜的话,就能有效地预防钾缺乏症。

清明菜
顾名思义,清明菜的最佳采摘期在清明节气前后,因为它的叶子背面长有一层柳絮状的绒毛,所以,在南方的某些地区,人们还叫它柳絮草,或者是柳芽菜。清明菜的叶子肥厚饱满,质地水润光滑,无论是炒着吃,还是做成凉拌菜,都十分的可口。根据一些老中医所讲,清明菜属性微凉,能够起到清热解毒的功效,如果在春季食用的话,可以预防风寒型感冒的发生。

野苋菜
对于野苋菜的认识,很多人存在着一些误区,甚至有人以为它就是马齿苋。其实,野苋菜和马齿苋是两种不同的植物,外观上也有很大的区别。野苋菜的株型较大,一般都在50厘米左右,它的叶子宽大肥厚,色泽绿中透紫,就好像被人工染色了一样。野苋菜的吃法有很多种,比如像炒着吃,凉拌吃,或者是做成饺子的馅料等等。根据《本草经注》中的记载:苋菜者,生于野,其性凉,其味甘,可降脏腑之火,除胃肠之毒,凡红白痢者,可用此医治也。除此之外,野苋菜还有清心明目的作用,如果你经常感到眼睛疲劳,不妨多吃一些野苋菜吧!

水蓼
就像它的名字一样,水蓼天生喜欢潮湿的环境,大多生长在池塘水渠的岸边。因为它的茎干上长有一段段的茎节,看上去好像鸭腿一样。所以,在北方一些地区,人们还叫它鸭腿草。在水蓼幼苗期的时候,叶子可以当作野菜食用,吃起来略带一股辛辣味道,让人感觉很独特。根据相关的检测发现,水蓼中含有一种挥发油,这种物质能够保持血压的稳定,如果你是一个高血压患者,不妨多吃一些水蓼叶子。